春假期间,我再一次去往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这次的收获总体来说比上一次更大,虽然现在慢慢接近夏天,但我看到了更多鸟类。
今天主要的鸟种收获就是黑脸琵鹭。上一次观鸟时只看到了一只,且它的繁殖羽不是很清晰。这一次,我一共看到了12只!大大地过了眼瘾。有几只黑脸琵鹭的繁殖羽清晰可见:它们的脖子及胸前的羽毛变得黄橙橙的,雄性黑脸琵鹭脑后的羽毛也变了色。时至下午,这些黑脸琵鹭几乎一直处于觅食的状态,偶尔一两只在休息。那休息的单脚站立,头,缩进羽毛中;翅膀,包裹着自己,惬意放松。觅食的则将头左右甩动,用扁平的嘴尽力地捕捉水里的食物。春天,它们黄色的繁殖羽格外抓眼球,雄性黑脸琵鹭脑后的毛发在快速甩头的时候动感十足,极为飘逸。我这次拍到的最为清晰的黑脸琵鹭是一只亚成鸟。亚成鸟,也就是未成年的鸟,还并未拥有繁殖的能力。因此,它没有繁殖羽,形态就与平时的黑脸琵鹭一模一样。我与它属纯纯的偶遇。当时,小雨淅淅沥沥,我背着相机,本来已经想撤退避雨,突然,天空飞来一只大鸟。我以为是大白鹭或小白鹭,可一眼我看到了那标志性的扁平的嘴巴和极为纤细的腿,黑脸琵鹭!顾不得其他,我尽量压低自己的身子,轻手轻脚,悄悄地找到个缺口,细细观察。它没有发现我,自顾自地一摇一晃,在水里扫荡着食物,一步步朝着海口走去。



虽然看到了十数只黑脸琵鹭,可从图片中大家会发现,这次的照片并没有上次那么清晰。这,就不得不提到环境的变化。以前,潮汐在我的认知中更多的是对鸟的落脚点的影响。涨潮时,土地,岩石会被覆盖。这次,通过对黑脸琵鹭生活习性的了解,例如它的食物与活动位置等,我认识到潮汐的变化与鸟类行为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谈到了基围,它是类似于鱼塘,给鸟类提供觅食的地方。我也提到了基围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因为泥沙的沉淀与堆积,基围的环境出现了问题,给鸟类提供的帮助就不断减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泥沙沉淀,水能够覆盖的滩涂越来越少,岸,就越来越远。潮汐对黑脸琵鹭的影响与上述问题类似。黑脸琵鹭需要在滩涂行动,作为一种中大体型的鹮类,它们需要在浅水区寻找它们的食物,例如一些小鱼等。今天潮水水位较低,黑脸琵鹭就离深圳岸边较远,而活动于更远的,深港之间的海湾中。再加上我所说的基围(鱼塘)所产生的影响,今天的黑脸琵鹭,对我而言距离比较遥远。从这个例子中,我明白了潮汐对鸟类进一步的影响,这样的规律也使得观鸟的时间更加方便预测。
鸟类的行为习惯都是存在规律的,了解环境,才能更好地保护鸟类,这,也就引出了我这次全新的经历—巡护。

总而言之,巡护是一个辛苦的过程,非常需要耐心,但同时也极为重要,没有鸟类统计这样的基础工作,我们如何谈得上生态的保护?这次,从对黑脸琵鹭的观察到巡护,都让我对生态观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