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个大家熟悉又陌生的词汇。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这些都是学术上的哲学。
每个人的生活中也有自己的人生哲学,给予我们行动的目标与动力。
而观鸟同样有哲学。
鸟类与自然已经陪伴了了我许多个年头,我今天十四岁,观鸟有八年了。
从小我就对自然非常感兴趣,喜欢左看看右看看,看看青草树木,花鸟鱼虫,但真正对鸟产生浓厚兴趣则缘起一次坐飞机。当时,童年的我想着能不能把手伸出去,摸一摸天空上的云彩,它们一定非常蓬松,非常柔软,要是能在里边滚上几圈,说不定还能品尝到甜丝丝的味道,就像是吃飘在空中的棉花糖。我有时会问能不能把窗子打开,让我把手伸出去,感受一下触手可及的云彩,得到的回答永远是不行。那时的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气压和温度,心里只有惆怅与向往。
每次看到鸟儿,我的第一反应是羡慕,羡慕它们能飞在天空,能俯瞰大地,更羡慕它们可以触碰到云彩,甚至尝尝它的味道。如今的我知道鸟类一般不可能飞到云层那么高,会缺氧和失温,但是童年的我却认为鸟类既然翱翔在天空,自然能在云层中穿梭。
这确立了我对鸟类浓厚的兴趣。之后,无论我见到了什么新奇的物种,无论是两爬,昆虫,还是蛇,鸟类永远是我最爱的物种。
虽然爱鸟,但那时我对鸟类的认识极为浅薄。随着经历慢慢地丰富,观察逐渐增多。我更多地看到鸟类的生存环境其实已经大大被影响。
我曾经干过一件羞耻的事情。我为了能更好的观察一只漂亮的鸟,丢了一块石头,试图把它惊出来。事情很简单,但我被狠狠地教训了。这件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意识到这么做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但是被阻止的可能却不多。我这种丢石头的行为会被谴责,也该被谴责,但我只是丢了一个石头,还没有砸到鸟。这么想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不言而喻。
这件事直接塑造了我部分的观鸟哲学,那就是尽我们所能不去影响鸟类,让它们能正常的生活。我一直以生态摄影者自居,也一直尝试着做一个合格的生态摄影者。而生态摄影的基本就是尊敬自然,敬畏自然。
其次就是不去追求过多的鸟种,而是好好追踪一种,将它拍好,这是我个人的选择。这里的“好”并不一定指拍出高清数毛的照片,而是指将它的行为习惯,生活环境等等一系列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拍摄下来,即使这些记录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
在观鸟这个不大的圈子里,有太多不同的观鸟方向。有一些人追求鸟类的数量,这当然没有不好,鸟种的普及就是如此。其中的大佬甚至一年云游四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拍摄,就是为了追寻更多的鸟种。我非常佩服他们,佩服他们对鸟类的热爱。但是身为一个学生,我没有那时间和精力,并且我的初心也不是如此。我拍鸟的初衷是对鸟类生活的兴趣和向往,所以现在的我也应该去关注它们的生活与习性。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物种,所以我去记录它们如何生活。这就是我的哲学的另一半。
我对鸟类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根据鸟类本身的生物特性而观察,保护。漂亮,清楚的鸟类照片当然更好,但即使不清晰,也可能有其意义。我的观鸟哲学不会改变,我也会随着我的本心去进行更多的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