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Flying with Birds (Blogs)
  • Photography of Birds
  • Knowledge of Birds
  • …  
    • Home
    • Flying with Birds (Blogs)
    • Photography of Birds
    • Knowledge of Birds
Contact Me

 

  • Home
  • Flying with Birds (Blogs)
  • Photography of Birds
  • Knowledge of Birds
  • …  
    • Home
    • Flying with Birds (Blogs)
    • Photography of Birds
    • Knowledge of Birds
Contact Me

信阳观鸟

· Thought about Birds and Environment

7月22号到24号我离开深圳,去往信阳的董寨进行观鸟活动。那里被誉为中国的观鸟天堂,拥有许多平时无法见到的鸟类。许多国家保护动物在那里也有专门的保护基地,例如朱鹮,一种珍惜程度与大熊猫不相上下的美丽鸟类,只在全国三个地方存在,而信阳就是其中之一。


第1天

第1天坐六小时高铁,晚七点到达信阳,只来得及参加夜观活动。晚上是找猫的大好时机。此猫非彼猫,此指猫头鹰。众所周知,猫头鹰喜欢站在树梢上,晚上天黑,猫头鹰极为难找。所以这次动用了高科技设备,也就是热成像仪。虽如此,那晚的收获其实并不大。热成像仪很难透过叶子的层层封锁,探测到猫头鹰的踪迹。从8点我们就开始在树林中徘徊,直到10点才透过叶子的缝隙看到猫头鹰的身影。距离隔得极远,又没有光,导致拍摄极为不清晰,但远处那对明亮的黄眼睛炯炯有神,昭示着今天晚上至少有所收获。那晚的夜观只是前菜,满汉全席还在后面。


Section image

第2天

兴致勃勃,我5点就起了床,准备晨观。目标是当地的特殊鸟种 - 白冠长尾雉。这种鸟类中国独有,仅在信阳有分布。天还没亮,我就与导师一起进入保护区的深处。背着大相机,负重6斤进行长途越野跋涉,路程接近半小时,全都是土路或者石子路,间或涉水或踩在摇摇晃晃的石头上,甚至还得爬土坡。这对平时的我来说,并不是件多难的事,但是背着相机就不一样了。每踩下一步之前都要仔细斟酌,否则自己在土堆上坐个屁墩儿倒是没什么关系,相机摔了可就欲哭无泪了。

终于到了观察地点,但是意外再次发生,当我满怀希望看着白冠长尾雉的巢穴时,天空却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当时的心情不可描述!一个几乎次次都能见到白冠长尾雉的地点,因为暴雨,鸟不出来了。白白等待40分钟 等待好一阵子,满怀失望,冒雨回到民宿。

整个上午几乎都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度过,直到快10点才坐着车出发,到达了一处很大的稻田。那里有着丰富的鸟种,我也收获满满,发现了不少珍惜且有趣的鸟类。但那上午最大的意外来自司机,也是这次的观鸟导游,堪称我自然观察这么多年以来见到的最神奇的人。他有一个本领:开车时左右张望,看到电线杆上或是道路旁边有鸟,就刹车一踩,准确叫出那个鸟的名字。信阳郊外,车本来就少,一辆车停在路边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左右张望也并不像在大城市中那么危险,所以在此种环境下,看鸟看多了的他就练除了这样神奇的本领。那天刚下完雨,路上还泛着薄雾,我们以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无人的道路上飞驰。突然车子就停了下来,我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故。鸟导淡淡地说了一句:“冠鱼狗,杆子上” 。冠鱼狗一直是我很想找到的一种鸟类,和斑鱼狗相似,非常难见到。这次能有一只停在电线杆子上也实属运气。事后回想,我当时根本没有看到电线杆子上有任何的东西,感觉那只斑鱼狗压根就没有在视线中出现过。即使有,可能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黑点,直接忽略。而他却能发现有鸟还能直接叫出名字,简直离了大谱。


Section image

上午的奇遇与照片令我惊喜,但是下午才是整场旅行的重头戏:朱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并列为极危物种。我去到了野生朱鹮的栖息地,等待他们捕食归来。顾名思义,朱鹮肯定带有红色。当它收翼时,就是一只白色的大鸟;但当它展翅飞翔时,翅膀内侧和火烈鸟一个颜色,橙里透红。头部则是真真切切的红色,并有一个长长的鸟喙。在他们的繁殖期,身上会分泌出一种灰色的物质并由对方吃下它。这时它们的身体则会变成灰黑色。朱鹮喜欢生活在水稻田中,一般栖息在大树上,每天归巢的时间大概在傍晚6:00~7:00左右。由于不甚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我们4点多就到达了水稻田,等待了两个小时左右。期间除了有一只在树上,其他的10几只仍然不见踪影。同行者多放弃了观察,转去寻找其他的鸟种,但我想,与其去寻找其他更加不见踪影的鸟类,不如在这里好好待下去,对朱鹮进行更多的记录。我们兵分两队,我和另一个和我抱有同样想法的叔叔一起留在了栖息地,而其他人则去寻找白冠长尾雉。 6:30左右,朱鹮们归巢了!或单独,或双飞,甚至三只结伴,夕阳中,朱鹮展翅,优雅又震撼! 看得我意犹未尽有心满意足。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头后方有须状毛的为雄鸟,反之为雌)

第3天也就是最后一天的上午,我也是早早5:00起床。这次同样是去寻找一种极危的鸟类:普通夜莺。鸟名普通,但却是一种极难见到一面的鸟类,甚至难于朱鹮。因为它既少又隐蔽,朱鹮的存在易于察觉。根据那位鸟导所说,有些人拍鸟拍了十几二十年都无缘见到一只。原因可能在于它的颜色与树木实在是太像了。普通夜莺棕色的羽毛上面有着黑黑的斑点,颜色和树木简直一模一样,趴在树上面几乎无法发现。

Section image

这次我们并不是盲目的寻找,而是去往一座偏远的小山,那有夜莺的幼崽以及夜莺活动的痕迹。 这座山其实不高,甚至都不能被称为山,就是一个小小的土丘,距地面高度100米左右,但因全部都覆盖着茂密的植物,爬起来十分的费劲,更别说可能还会有拦路的蜘蛛网或者是有倒刺的植物在前面捣乱。但是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爬,还是成功登顶。最终在一个向下倾斜的小土坡上看到了夜莺的蛋和小夜莺,但却唯唯没有发现夜莺母亲。最终透过层层的枝条和树叶,才在一棵歪斜的老树上发现大夜莺的身影。它其实一直就趴在树干上,但却特别像树干上的一个节点,几乎完全观察不到。发现它是个美妙的意外。一位团友自暴自弃式拿望远镜在树林里扫来扫去,发现一棵树有一个小小的凸起,定睛一看,发现了夜莺。当时我们欣喜若狂,又害怕打搅到它,一个个都坐在土坡上滑下去,尽量不让自己发出任何的声响,安安静静的排着队,任凭树叶或者枝条瘙着自己的脸或者脖子。那只夜莺也很配合,一动不动。直到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拍到了自己满意的照片,它才抖了抖羽毛,飞到了更加浓密的树叶处,等我们走了再回来继续孵它的蛋。


Section image


这次旅途收获满满,也堪称是一次苦尽甘来的观鸟经历。 虽然旅途有些劳累,背着相机更是辛苦,旅途中也有许多的不完美,但也就是这些不期而遇和酸甜苦辣才使观鸟如此迷人。



番外篇

第1晚上夜观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只落在地上的小鸟,一只小松鸦。它一直没有学会飞行,只会蹦蹦跳跳。那天晚上,在树上没站稳,摔了下来。还好,我们走路的时候看到了它。第1天晚上和第2天早上我们都尝试将它放回树上并且将它野化,但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它的身体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一直无法支撑他飞翔。于是这只小松鸦就成为了我们这三天最忠实的伙伴。

每天出去,除了观鸟,第二重要的事就是给它找虫子吃。最主要的食物是蜻蜓和蚂蚱,因为这两种昆虫在野外的草丛中非常常见,当找寻鸟的时候,可能一低头就是一对蚂蚱或者一只停在叶子上的蜻蜓。就这样我们陪伴了他三天。它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一只总是在树上站着都能掉下来的菜鸟,到现在已经能短距离飞行。我们回深了,而它留在我们所住的民宿的树上,由也留在那儿的导师继续照顾。导师一直在跟进它的消息,我们所有人也都期望它能够早日重回天空。

Section image

Previous
端午笔架山观鸟
Next
青海观鸟第一篇(第一,二天)
 Return to site
strikingly iconPowered by SXL
Cookie Use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security, and data collection. By accepting,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for advertising and analytics. You can change your cookie settings at any time. Learn More
Accept all
Settings
Decline All
Cookie Settings
Necessary Cookies
These cookies enable core functionality such as security, network management, and accessibility. These cookies can’t be switched off.
Analytics Cookies
These cookies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our website and help us discover errors.
Preferences Cookies
These cookies allow the website to remember choices you've made to provide enhanced functionality and personalization.
Save